在梅河新区(梅河口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56岁的黄云海正蹲在犬舍前,用毛巾仔细擦拭着警犬“苹果”的脚掌。夕阳的余晖穿过训练场的障碍网,在他泛白的鬓角镀上一层金边。这位扎根警犬事业28年的老训导员,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人与犬的忠诚篇章。
1997年,28岁的黄云海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只身来到梅河口市公安局警犬基地。“第一次看到警犬执行任务时,它们眼中的光让我挪不开步。”回忆起入行初心,这位东北汉子的眼神依然炽热。那时的警犬基地没有固定住所、缺乏设备,甚至饮用水都要靠人推车往返运输。但艰苦没有吓退黄云海,凭着热爱,他带着妻子搬进犬队,自己搭了几张板子就住下了。“那年搬了7次家,却发现搬的再近都不能很好的照顾犬,犬队那会儿就我一个人,我晚上不在犬可咋办。最后干脆把铺盖卷搬到犬舍旁,守着犬,心也落了地,妻子说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家。”这一守,就是25年。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是黄云海的真实写照。基地打井失败,他就用冻裂的双手推车往返3公里运水,冬天冰水溅在裤腿上结成硬壳;没有运输车,他就用破旧自行车驮着上百斤犬粮在雪路上蹒跚,摔断过三次车筐支架。这些苦,他都默默咽下。但说起警犬的成长他开始滔滔不绝:“你得把每条犬的习性刻进骨子里。'林发 ' 喜欢咬着球撒欢,' 苹果 ' 闻到血腥味就会轻哼,这些都是它们在跟你 ' 说话 '。”他最爱“黑德”,那是他最初的战友,直到现在他看见某条犬仍会突然发呆,半晌再幽幽说一句:“这犬有点黑德的影子。”黑德和其他走远的毛孩子都被他葬在基地边,黄云海定期会过去修整,然后拄着锹在夕阳下静静的站一会儿。
展开剩余68%当然,铁汉的柔情总是短暂,训练场上的坚硬才是他的常态。“训犬没有捷径,只有成百上千次的重复。”黄云海总这么说,他也这么做。为了训练追踪犬 “普洱”适应复杂地形,他连续7天在山林中模拟气味轨迹,膝盖积水疼得整晚睡不着;为了避开人群训练硬质地面追踪犬,他一连两个月带着犬凌晨两点上街,一度因此神经衰弱。“警犬的条件反射是肌肉记忆,训导员的直觉就是刻进灵魂的责任。”他在刻苦中独创的“气味联想训练法”让警犬搜索效率提升30%,相关经验被纳入省公安厅警犬技术教材,但他每谈及此,却总是一带而过然后说起那句话:“训犬没有捷径,只有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罢了。”
2014年3月,10岁的功勋犬“林发”在生命尽头,用尽力气蹭了蹭黄云海的手掌。这只参与过123起案件、直接破案61起的追踪犬,曾在零下20℃的雪地里连续追踪8小时,为一起抢劫案锁定关键物证。送别时,黄云海深情地说:"它教会我,警犬不只是工具,是把后背交给你的兄弟。"
2018年,通化市发生命案,黄云海带着 "普洱" 星夜驰援。在嫌疑人遗留的一件外套前,"普洱" 突然压低身子发出低吼,黄云海立即判定:“往深山追!”连续48小时的追踪,他顶着38℃高温穿越荆棘丛,脚掌磨出血泡仍紧跟犬迹,最终擒获逃亡两天的嫌疑人。“当犬突然停住脚步并做出扑咬姿势时,我知道目标就在5米之内——这是千百次训练换来的默契。”黄云海说。
如今的警犬基地屋舍俨然、装备齐全,还有着涵盖追踪、搜爆、鉴别等6个科目的37头优秀警犬,再无当年破败痕迹。而这中间的28 年,黄云海带犬出现场1000余次,15次获个人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入选“全国警犬实战人才库”,“黑德”“南正”等8头犬先后获公安部“功勋犬”称号,成为了守卫梅河口人民口口相传的无言英雄。
年过半百,临近退休。黄云海坦言:“老了,确实有点吃力了。”可办公桌上泛黄的训练笔记,最新一页还记录着他正在试验的“多犬种协同搜索模型”。“我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儿,剩点儿技术,希望还能有点儿用。”
2023年,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学院的专家专程来基地调研,对他的 "实战化情景训练体系" 赞叹不已:“黄云海的经验,是警犬技术从课堂走向战场的鲜活教材。”同年,警犬技术学院派出教师跟随黄云海学习生活了近半年的时间,现在他多年总结形成的训练与使用技术已走进了警犬技术专业的最高学府,被一届届毕业生带到全国各地。
暮色四合时,黄云海牵着新犬走向训练场,他依然保持着每天最早到岗的习惯。“只要它们还需要我,我就陪着这些 ' 战友 ' 一直走下去。”月光勾勒出人犬并行的背影,成为警营中最动人的“忠诚剪影”——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守护,让每个黎明都多一份安宁的底气。
来 源|梅河公安发布
初 审|王彤巨
复 审|肖衡源
终 审|朱 航
发布于:吉林省和兴网配资-合法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网平台-配资网站免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