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观点甚嚣尘上:似乎只要房价应声下跌,百姓就能过上轻松日子,购房压力骤减,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然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让我们先来审视房价下跌带来的种种乱象:
房企困境与业主维权: 房价一旦掉头向下,最先感受到寒意的便是房地产企业。过去几年,部分城市房价下行,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屡见不鲜。有的选择跑路,将烂摊子留给政府收拾;有的则直接摆烂,导致购房者交付了首付,背负着房贷,却迟迟无法入住新房,可谓苦不堪言。银行也难以幸免,房价下跌导致二手房成交价低于房贷余额,断供现象增多,不良贷款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土地财政的困境: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为6.2万亿元,同比下降23.5%,较2021年峰值更是下跌近40%。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服务的投入,水电燃气补贴缩水,最终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生活。
展开剩余65%经济的连锁反应: 房地产行业关联着建材、家电、装修等60多个行业,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房屋销售不畅,装修需求减少,家电滞销,工厂裁员,收入下降,进一步抑制了购房意愿,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拖累整个经济发展。全国城镇家庭资产中,房产平均占比高达67.3%,三四线城市甚至超过80%。这意味着,房价下跌10%,家庭净资产就将缩水6.7%。
然而,当房价企稳回升后,情况似乎有所好转:
保交楼加速: 以阜阳为例,当地政府将“保交楼”作为首要任务,为28个项目发放“白名单”,珍宝岛雍景和府项目就获得了8000万融资,确保了342套房子的按期交付。开发商表示,如果房价持续下跌,银行根本不敢放贷,项目可能早已停滞。
房企债务压力缓解: 北京9月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19.4%,达到1.58万套。龙湖、华润等房企通过销售回款,加快了三季度债务重组进度,较上半年提升了40%。房价上涨,覆盖了成本,工资也能按时发放,施工队也更愿意积极工作。
二手房市场流动性恢复: 上海推出“沪六条”后,外环外二手房成交占比迅速提升至57%,9月单月成交1.8万套,同比增长27%。这项政策并非为了炒房,而是为了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让更多家庭能够卖掉旧房,换购新房,从而盘活存量房产,促进市场流通。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470多条房地产相关政策,其中第三季度就占了120多条,如河南的购房补贴,广州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深圳、苏州甚至允许使用公积金支付物业费。
总而言之,房价可以缓慢上涨,但绝不能急剧下跌。对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房子是重要的家庭资产,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的方方面面。房价下跌,引发的问题复杂而深远,最终没有人能够真正从中获益。房价,涨了有人抱怨,跌了可能让更多人面临困境。
"
发布于:江西省和兴网配资-合法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网平台-配资网站免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