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璀璨星辰,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陈天然与徐小龙,这两位河南著名版画家之间的师生情谊,便是这样一段佳话,虽历经岁月洗礼,却愈发熠熠生辉,激励着无数艺术追梦者。
陈天然,1926年生于河南巩县,是当代中国书画界、版画界的巨匠,更是一位诗人 。他的艺术生涯跨越了多个重要历史时期,从早期担任报社美术编辑,到在湖北艺术学院任教,再回到河南致力于本土艺术的发展,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艺术足迹。他的木刻作品《牛群》《套耙》《山地冬播》等,不仅在国内美术展览中大放异彩,还走出国门,在东欧、日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中外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风格大气厚重,饱含着对中原大地和人民深深的热爱,艺术功底深厚,诗、书、画、印俱佳,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1962年,巩县文化馆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培训班,由著名版画家陈天然和白狄授课。这对于渴望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徐小龙便是其中之一。得知消息的徐小龙满心欢喜,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赶到县文化馆报名。然而,由于路途遥远、信息闭塞,他姗姗来迟,到达时培训班不仅已经开课,而且名额已满。面对这样的情况,徐小龙没有放弃,他在文化馆外踌躇徘徊,心中满是不甘与渴望。他对艺术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打动了培训班的负责人,得以参加这次培训。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徐小龙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之旅,也由此与陈天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展开剩余81%徐小龙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作品逐渐受到关注,其多幅珍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在他心中,陈天然不仅是艺术上的引路人,更是一生敬仰的师长。多年后,徐小龙用自己的画笔,创作了以陈天然与黄土土地为主题的版画作品。在这幅作品中,陈天然的形象被刻画得犹如一块坚毅的巨石,与广袤的黄土地融为一体,充满了厚重质感,仿佛诉说着陈天然与这片土地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他对中原大地深沉的眷恋。这幅作品不仅是徐小龙艺术创作的代表作,更成为了202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的“厚土河南天然版画奖版画家作品展”的主题宣传版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
除了这幅作品,徐小龙还创作了一系列以陈天然为素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对师生情谊的深情回望,也是对陈天然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陈天然的艺术理念在徐小龙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陈天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乡土的深厚情感,都在徐小龙的作品中得到了延续。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师徒关系,成为艺术传承的典范,是艺术界当之无愧的佳话。
如今,陈天然和徐小龙两位老先生都已离世,但他们留下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精神,却永远地影响着后人。陈天然一生致力于艺术的求变创新,他坚信中国古老的传统——临摹写生相结合的方法,是通往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从家乡的黄土高坡、沟壑、窑洞、柿子树中发掘诗意,以诗人之心咏叹世界、人生,他的作品充满了意象美和意境美。徐小龙则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诠释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师长的敬重。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将陈天然的艺术理念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为河南版画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之路或许充满艰辛,但只要有执着的信念、不屈的精神和对艺术纯粹的热爱,就一定能在这条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他们的师生情谊,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传承的力量,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在新一代艺术家身上延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追梦者不断前行,为艺术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附:徐小龙版画作品
作者简介
乔国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书协刻字硬笔委员会主任、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河南分院理事、河南省鸿儒书画院副院长、郑州溱洧书画院副院长。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丛集》《刻骨铭心·乔国强刻字集》《画余闲好•乔国强诗画集》《画语诗心•乔国强诗集》《走近吴燃•吴燃绘画艺术文集》《契合丹青》(合作)《陈天然绘画艺术研究》《绘画与中华文化》等著作。曾在《花溪》《文艺生活》《美术文献》《新玉文艺》《文学天地》《中州建设》以及《大河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百余篇。书法和绘画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所组织的比赛中多次入展或获奖。作品和著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河南省工程学院、吉林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集美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收藏。
—END—
发布于:河南省和兴网配资-合法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网平台-配资网站免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